
再舉個例子,「聽眾」是我們常使用的詞彙,這個詞也是從audience翻譯而來,但既然是聽「眾」,就是複數,所以「一個聽眾」這樣的說法是不成立的,但這卻是一般人經常脫口而出的講法。
您可能會說,反正大家看到、聽到都知道意思,約定成俗了嘛!或者是說,語言難道不能創新嗎?不過作者提出一個最簡單的檢驗方法,就是將譯文翻譯回原文時是否會讓外國人誤會意思,如果會,就必須斟酌中文詞彙。以前面提到的「杯葛」為例,翻譯為英文必然是 "boycott",而外國人一看便認為是沒有到場了,因此,用或不用「杯葛」就值得商榷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