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解答這個問題,所以我查閱了相關的說明,終於瞭解了這兩個值的差別。這兩個值其實是以不透明為主,設定的是筆刷繪製結果的不透明度。不透明值越小,筆刷繪製的結果就越透明。那麼流量是甚麼意思呢?根據Adobe官方網站上Photoshop CS3的說明文件,流量的意義如下:
- 流量
- 設定您在某個區域上移動指標時套用顏色的速率。 當您在某個區域上繪畫時,如果按住滑鼠按鍵不放,色彩量就會依據流量速率而逐漸增加,直到達到不透明設定為止。 例如,假設您將不透明度設定為 33%,流量也設定為 33%,那麼您每移到某個區域上一次,上面的顏色就會以 33% 的比例趨近於筆刷顏色。 除非您放開滑鼠並且再次在該區域上運用筆觸,否則總和將不會超過 33% 不透明度。
講明白一點,就是在不放開滑鼠按鈕的前提下,筆刷每次經過同一區域時,該區域往不透明值前進的速度,而這個速度是以剩餘距離的百分比來表示。也就是每多經過同一區域一次,就會以該區域目前的不透明度與不透明值的差距,乘上流量所設定的比例增加不透明度重新繪製(注意,是重新繪製,也就是當成該區域之前沒有用筆刷繪製過,然後以筆刷顏色套用計算出來的不透明度繪製)。所以如果按住滑鼠來回移動筆刷,重複經過的區域就會越來越接近不透明值而顯得越來不透明,最終趨近於不透明值。
舉個例子來說,如果不透明設定為50%,流量設定為20%,那麼不放開滑鼠按鈕用筆刷經過某一個區域第一次時,該區域的不透明度(一開始就是0%)距離50%為50%,所以不透明度會增加50%*20%,也就是10%。如果再經過一次,因為現在不透明度是10%,所以距離50%為40%,所以不透明度就會再增加40%*20%,也就是8%,變成以18%的不透明度重新繪製該區域。依此類推,如果再經過一次,目前的不透明度18%與50%的差距為32%,所以不透明度就會再增加32%*20%,也就是6.4%,變成24.4%。依據這樣的推演,每次經過同一區域,不透明度就會距離50%越來越近,最終趨近於50%。也正因為流量所描述的是接近不透明值的增量,所以稱為流量。示意圖如下:
以下的圖就示範了上述的過程(請觀察多個圓交疊的部分):
多次的變化圖如下,你可以看到不透明度逐漸增加,最終趨近50%的效果:
要注意的是,滑鼠按住不放來回經過同一個區域,和在原地點點按滑鼠的效果是不同的。以下的圖仍然以不透明度50%,流量20%為例。若是在原地點按滑鼠,第一次點按時不透明度一樣為差距50%*20%,就是10%繪製。但第二次點按時,仍然是以10%的不透明度繪製,但是因為該區域的顏色已經因為上一次點按用筆刷繪製了10%不透明度的顏色,所以已經比尚未繪製前更接近筆刷的顏色,第二次繪製後,就會又更接近筆刷的顏色。依此類推,如果多次點按,最終就會趨近筆刷的顏色:
以下是多次點按的變化,你可以看到大概5次點按後就是50%的不透明度,一直點按下去,就會變成筆刷的顏色:
所以如果只是繪製一次,就完全看不出來不透明與流量的意義,甚至因為互換兩個設定值的結果看起來都一樣,使得許多人以為不透明與流量的作用相同了。
延伸閱讀:
- Photoshop Brush Tutorial: Brush Tool Options:這篇文章對於opacity與flow的說明其實並不完全正確,不過卻可以引導思考出其中的意義。
- Photoshop CS3 Help繁體中文版:工程界說的好,要解決問題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RTFM(Read The F*cking Manual)。